行业极度内卷之下,车企如何破局?日前,2024北京国际青年创新发展论坛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平行论坛暨集团国际青年科技人才论坛新汽车分论坛在京举办。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副研究员刘宗巍认为,当前的内卷状况很难通过自上而下的管制来解决,车企只能依托生态增强创新能力,实现产品差异化,坚持长期主义,从而在当前压力下生存下去。
刘宗巍表示,内卷的出现带有普遍性。在新旧交替的过程中,汽车产能出现了结构性的失衡。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份额快速增长,但传统车的产能没有变化,在前期已经投入的情况下,车企只能选择降价维持运转。而对于新势力车企,其重点目标是通过不赚钱或少赚钱占领新赛道,赢得消费者心智,获得未来发展空间,因此也在超限度地降价。
他从供给端和消费端两侧分析汽车行业内卷的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大幅度下降,对行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而供需失衡让消费者已经习惯了降价,这可能是更大的伤害。“我觉得最终的结果是消费者利益得不到保障,因为企业最后没有办法的时候一定会在看不到的地方偷工减料或者降低标准。”
此外,刘宗巍补充道,持续内卷还可能使中国市场形成全球孤岛,这并非出于电动化等技术原因,而是因为外企无法承受这种程度的卷, “如果有一天主要的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都跌到了一个微乎其微的时候,对中国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刘宗巍认为,内卷很难硬性管制,也不能因为内卷就阻碍智能化电动化方面的投入。“并不是每个降价的企业都是在卷,当企业规模达到100万甚至更高的时候,人家有更大的资本降价,人家还在赚钱,如果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说,凭什么说不能降价呢?”在他看来,如果要去规范降价,只能从反垄断的角度出发,但目前中国汽车市场还远远没有达到垄断的程度。
“体系化的成本控制能力将是未来企业的第一竞争力,而差异化是产品的第一竞争力。”刘宗巍称,车企需要思考如何在尽量少更改硬件的基础上,通过软件的升级给消费者提供不一样的感受。
B体育官方网站 B体育入口